作者:骆振心
Libra的发行之路比预想的要艰难。在经历了激进与喧嚣之后,目前正在面临着社会的质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态,Libra引发了对隐私、洗钱、消费者保护、金融稳定的严重关注,美联储已经成立工作组对其进行审查。随后,全球支付巨头PayPal宣布退出Libra加密货币项目,Visa(维萨)、万事达等也表示正在考虑是否退出Libra项目。
Libra当前的境遇充分说明了对于数字货币这种新“物种”,即使设计再巧妙,理论架构再完美,要让社会各个方面接受,还是需要取得社会公众信任,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Libra之所以难以被社会所接受,其主要顾虑有两个:
其一,Libra的发行主体是私人公司。历史上曾经有过私人银行发行货币的情况,但历史潮流最终将货币发行权交给政府,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信用,政府的公共属性天然能获取民众信任。私人公司的营利性要求与货币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矛盾,正如库克所说,Libra加密货币计划是明目张胆地攫取权力。
其二,制度架构还不完善。Libra在技术上可行,但如何进行监管?如何透明公开?如何防止Libra的去中心化演变为再中心化?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形成公私激励相容的机制。比如,按Libra现有制度设计,以储备资产为基础发行的,其币值基于一篮子主要货币的组合,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似乎提供了保障,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足额储备和超额发行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一旦脱钩,造成的后果将难以预料。
数字货币之所以被热捧,根源于社会对当前传统货币的不满和对货币政策的失望。工业革命后的快速发展需要迅速扩大的市场来支撑,传统货币流通很好地解决了工商业的支付与结算的问题,促进了统一开放金融体系的形成,但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对货币发行的控制在弱化。各国在刺激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借助于货币政策,启动了“直升机撒钱”模式,通过长期宽松货币政策、超常规的低利率、超量的货币注入,来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复苏出现曲折的时候,政府对货币政策有更多的诉求,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干预下,美联储的独立性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二是货币发行始终与资产泡沫如影随形。货币流量的很大一部分似乎没有按照预先设想的那样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流入了房地产、证券等领域,推动了资产价格的持续走高。有相关研究表明,广义货币(M2)里80%进入到了资产价格,只有10%进入到实际GDP创造中,从而为各种危机埋下了隐患。这样一来,货币政策本身可以成为不稳定的因素,不少经济学家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货币发行过多而导致流动性泛滥,但度过危机所采取的方法却是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地向经济“放水”,传统的信用货币正在面临困境,人们期待数字货币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公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数字货币?
首先是币值稳定。比特币之所以被热炒,在于其生产机制,其总数量是有上限的,以此来保持币值稳定,但是同时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如果货币总数量受限,那么GDP增长将会导致币值的不断上升,货币流动性调节功能将会失效,换句话说,其币值的稳定实际上是以宏观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为代价的。Libra通过与主要货币挂钩的办法来维持币值稳定,如果始终盯住一篮子货币,其币值是否稳定则要取决于主要货币的发行情况,比如美元的比重占到50%,如果美元发行过多,也会导致Libra贬值。其次是安全可控。数字货币的加密、认证、找回等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字货币的流通媒介功能。当前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但仍然面临代码质量不稳定,高速专用网和节点设置等问题。再次是支付便捷。在全球网络化时代,对跨境及时支付和结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跨境支付账本复杂、认证时间长、手续费高的问题为数字货币提供了发展空间。Libra、比特币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痛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避开目前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报文系统(SWIFT)和银行账簿式的电子支付。
数字货币的崛起不可避免,Libra横空出世打破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沉寂,未来的世界货币竞争将更加激烈。Libra与一篮子强势货币挂钩的办法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强势货币在全球金融体系的绝对主导作用,对弱势货币具有强烈的“挤出效应”,将会加剧主权货币之间的竞争,未被纳入的主权货币将会进一步边缘化,被纳入的主权货币会有冲动通过发行货币兑换Libra,最终可能会导致竞争性发钞。Libra概念无疑是开启了潘多拉魔盒,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将面临考验。以Libra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最终是否能成功,最终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监管当局与发行主体之间达成的契约,现在看来这个过程明显比预计要长。中国应当抓住时间窗口,加快发行央行数字货币,鼓励在支付领域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如银联、阿里、微信等积极参与这场竞争。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