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沙盒能不能堵住“区块链+金融”的邪路?

今年10月底,中央发声大力支持区块链行业发展,使得低迷一段时日的币圈狂喜不已,主流币应声大涨,不少人称区块链行业春天终于到来,现在正是入场的好时机。

今年10月底,中央发声大力支持区块链行业发展,使得低迷一段时日的币圈狂喜不已,主流币应声大涨,不少人称区块链行业春天终于到来,现在正是入场的好时机。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出头,各地政策迅速响应,加紧报备各地区块链类公司,尤其是对加密货币资产与交易的业务,彻查力度加大,使得不少想“捞快钱”的金融类项目惶恐不安。

这一切都已明确表明国家对“区块链+金融”方面的态度: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开正门”,对相关非法金融活动“堵邪路”,发展思路现即已厘定,那么要如何去实施,防止乱象迭生呢?

近几年,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发展势头同样迅猛,但同样爆出了许多隐患问题,国家在进行集中治理后,为了在鼓励和防范之间找到平衡,因此引入了“监管沙盒”的理念。

什么是监管沙盒?

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指在可控环境内实施监管,让新产品或新模式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实验运营,在事前约定风险补偿机制,保护用户的前提下,让用户接触新产品,享受新模式的效率等,从而达到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目的。

其实监管沙盒的概念有点类似游戏厂商开发游戏时采用的BETA版本,其目的是为了进行测试,发掘产品潜在的风险,即使出现“暴雷”情况,也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从而摒弃赘余、有害的部分。同时,进行“监管沙盒”也可以减少产品或模式的时间成本,初步为其构建合适的保护政策,增加其市场竞争力等等。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监管沙盒”由英国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创并实践,新加坡和香港在金融科技创新上也同样采用了相似的模式。从各国实践成果来看,现有监管沙盒的优势是:能够兼顾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突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重视信息反馈机制并适时调整规则。

监管沙盒是否能够中国化?

当下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立法和法律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滞后于金融科技前进的步伐,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框架对于金融创新及新型商业模式作出各种限制,另一方面法律监管的空白点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监管沙盒”则是寻求监管与创新最佳平衡的十分重要的监管理念。

但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从业机构众多、参差不齐,监管资源相对稀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因此简单地用拿来主义引入监管沙盒是行不通的,监管沙盒中国化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 实现监管沙盒中国化需要做好体制机制顶层设计,明确有关部门的业务职责和监管边界,避免监管主体的冲突、交叉和空白,提高监管的协调性和联动性。
  • 可以优先选择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确保有意向进入监管沙盒的企业和机构达到一定数量,且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充足的人才资源,能够在一定周期内实际参与监管沙盒的测试。
  • 确保监管沙盒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披露。监管机构要用自身掌握的有关数据充实“监管沙盒”,从而提高“监管沙盒”的仿真程度,使测试结果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同时需要确保测试企业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杜绝违背信息披露准则的行为出现。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本身或许可以运用到监管沙盒机制中,将各金融监管机构所监控项目数据进行上链,保证上面提到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披露。那么链上的所有监管机构、区块链金融项目方和参与的用户,都能够高效便捷地进行查看。而这对于那些披着金融创新或者区块链外衣的骗局而言,打击是致命的。从这一点来讲,监管沙盒确实可以有效地遏制区块链技术在结合金融时可能衍生出的歪门邪道,使其发展时得以遵从监管,不至于野蛮生长。

所有新型行业的蓬勃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监管与鼓励创新的平衡。区块链+金融如何真正改变传统金融行业,普惠行业和用户,应是所有创新与监管的出发点。

                                                      关注极客蜗牛,带你钻进区块链。

监管沙盒能不能堵住“区块链+金融”的邪路?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27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本站(刺猬财经)出售,6年老站,有需要的老板请联系TG:tuhaov
This website (ciweicaijing) is for sale. It is a 6-year-old website. If you need it, please contact TG: tuha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