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狄刚
随着贸易金融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由于市场信任机制、票据真实性审核、多方数据共享和风险管控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已无法满足各方需求,而区块链技术由于其特有的数据防篡改、可追溯、统一账本实时共享、多方对等协作等特点为解决贸易融资业务当前面临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人民银行利用近年来在区块链技术上的积累和探索,于2018年6月启动建设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平台(以下简称“贸金平台”),旨在促进贸易金融业务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并初步取得了良好成效。
传统贸易金融面临的困境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进出口贸易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相关的贸易金融服务需求也在迅速膨胀,贸易融资额缺口不断增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融资缺口将高达2.7万亿美元。尽管贸易融资缺口巨大,但传统的融资方式却使得无论是融资方、资金方,还是金融服务方、公共服务方均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中小企业在获得融资方面步履维艰
据国际商会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受访银行认为金融机构在满足贸易金融的需求方面存在障碍,57%的中小企业客户申请贸易融资时遭拒。此外,银行为保证贸易融资自偿性,纷纷要求中小企业缴纳保证金,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等,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获得融资的门槛。
2.传统贸易融资的真实性审核问题形势严峻
当前的贸易融资服务依赖于纸质单据,导致一桩普通的货物贸易业务会涉及提单、临时发票、品质证、重量证、原产地证、货物运输保险单、品质和重量证明等纸质单据几十甚至上百张,耗费了银行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单据真实性审核。此外,在贸易融资生态链涉及众多参与者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只能获得部分的交易、物流和资金流信息,信息割裂进一步增加了业务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3.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捉襟见肘
由于贸易本身涉及的行业面广,交易链条长,结算方式多样,因此,银行对各类贸易融资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写在规章制度上易,落在实际操作环节难。企业容易以相同单据重复融资,或虚构交易背景和物权凭证融资,2012年江浙地区出现的钢贸融资虚假仓单就是银行“风控难”的典型案例。
4.贸易融资业务中多部门协作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涉及企业、银行、物流商、海关、税务、仓储都诸多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相对独立,业务定位和管理模式不同,导致业务协调难度大;同时,不同部门均已建设了服务于各自业务的系统,而系统建设的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不统一,进一步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难度大。
5.提高贸易融资监管能力迫在眉睫
目前,监管部门对于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情况仅有统计类监管数据,统计口径粗、颗粒度大,很难及时获得具体的业务品种和实时发展变化情况;同时,监管部门缺乏对银行贸易融资资金的发放、运用和还款等环节有效的统计监测工具,难以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状况、合规性进行全盘和实时监控。
对区块链技术引领贸易金融范式的思考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解决传统贸易金融领域的顽疾已成为业界共识。在众多技术中,区块链技术独有的信息无法篡改、可追溯、统一账本实时共享、多方对等协作等特点与贸易融资业务具有天然的契合,有望破题当前贸易融资领域的诸多困境。
1.业务数据真实可信化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性,将业务数据上链可以有效解决融资业务信息真实性可信问题。一方面是纸质单据的电子化。不仅仅是将纸质信息转换成电子信息,还需要权威部门存储电子信息并对外提供服务,例如,工商管理部门对社会提供的企业注册信息查询服务可以便捷地解决日常生产活动中的信息核实问题。另一方面是电子化信息的可信化,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不可篡改特性,结合数字签名技术可追溯性,可以有效实现电子信息的可信化,解决融资主体之间相互信任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票据真实性审核的问题,也便于银行对相关业务进行风险管控。
2.参与主体对等化
贸易融资业务参与方众多,每个机构或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各自履行不同的职能。然而,在将不同的独立机构或者部门联合起来,共同解决行业问题时,“业务主权”问题便逐渐凸显。当跨部门共建信息化系统时,最大的难题在于集中存储的数据由哪个机构或部门管理。而区块链的统一分布式账本技术,天然解决了“业务主权”问题,有效实现了每一个参与主体的身份对等、权力对等、责任对等、利益对等,所有参与主体都拥有全部的数据,并实时同步更新。因此,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融资模式下,跨部门合作可以更加方便、快捷,不同参与方加入合作的积极性和动力也更加强烈,有利于各方高效协作。
3.智能监管多维化
区块链技术可以进一步丰富金融监管的技术手段。通过在区块链平台节点上增加专门的监管模块,将普通节点升级为监管节点,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金融监管的数据报送流程,采用监管探针植入的方式提高监管部门获取数据的及时有效性。同时,在金融监管的统计口径、监管数据颗粒度等方面,监管节点可以实现灵活定制、实时获取与快速制表。此外,在区块链应用层增加相应的监管应用可以规范业务规则,实现事前事中监管。因此,通过区块链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使得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也由金融机构的合规和风险层面逐步上升至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监控层面,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4.隐私保护立体化
隐私保护一直以来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金融行业业务系统的隐私保护要求则更加严格。相比于传统单一的隐私保护方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隐私保护机制可以从身份、通信、数据等三个维度切入,满足更强、更高、更严格的保护要求,实现隐私保护的立体化。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区块链独有的技术特性对于解决传统贸易融资业务的顽疾具有天然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协作高效、服务可信、监管智能”的贸易金融平台将有效促进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
人民银行在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一贯非常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紧跟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最新进展。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便努力推进区块链技术的相关研究,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监管能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并在2017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主动把握金融科技应用与区块链技术发展机遇。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区块链技术上的积累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在专利数量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均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央行。201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平台,旨在助力传统贸易金融走出当前困境,促进贸易金融创新。
1.平台定位与建设情况
央行贸金平台定位于为贸易金融提供公共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具有中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旨在促进形成市场信任机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为金融机构提供贸易背景真实性保障,降低数据获取门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难题。平台以深圳湾区为试点,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由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牵头,多家商业银行共同参与建设。作为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试点项目,2018年9月,“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深圳成功试运行。作为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之一,该平台成功实现了“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业务上链,并拟于近期上链“微票通”业务。经过近一年试运行,贸金平台的运行平稳、成果显著。截止2019年8月,平台已近30家银行500余家网点业务上链运行,业务量已超500亿元人民币,有效提高了贸易融资效率。
相比于当前其他平台,央行贸金平台还具有一些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一是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在实践中,商业银行负责对企业背景调查和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审核,确保上链企业的业务资质;各参与方对自身在平台上传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通过建立相应的惩罚和退出机制,将企业线上的违规记录纳入相关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有效保证了上链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兼备一二级市场。由于平台的初衷为允许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平台开展多种场景的贸易融资活动,因此,在一级市场业务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平台同时也具备了开展贸易融资的二级市场业务的能力。三是成功实现了境内境外市场的对接。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平台在建设时便具有良好的跨境贸易基因,在运行初期便吸收了香港及澳门地区的大量市场主体加入。可以预见,随着平台业务的逐步扩大,将逐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主体,并积极探索与香港、亚洲及欧洲同类平台的互联互通。四是兼顾了商业和监管的需求,既有效解决了当前贸易融资业务中面临的诸多商业问题,便于市场主体主动地、持续地在平台上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同时也从多维度建设了智能化的监管平台,满足了市场的监管需求,实现了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和业务行为的智能管控。
2.平台技术创新
央行贸金平台从多层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底层平台为自主设计的分层解耦、混合架构,有效应对贸易金融生态业务复杂、需求多变带来的技术挑战。针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需求,平台设计了适用于贸易金融生态的监管探针植入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技术多样、业务多元、监管多策的治理难题,保证监管由事后,变为事中甚至事前。为了解决身份认证问题,平台创新地提出了自主身份管理方案,统一应用登录入口,兼顾了隐私保护和便利性,并通过融合零知识证明、隐私数据链外存储、敏感信息抽取等技术,构筑了三维立体隐私保护方案。此外,平台还充分吸收了分布式系统优点,设计了新型的通信及存储架构,极大提升了平台的适应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并创新实现了面向服务切面的中间件组件,达到了异构系统柔性对接、业务数据透明传输、热点数据快速处理的目标。综合而言,央行贸金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信息可穿透”、“信任可传递”、“信用可共享”三大目标,旨在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潜力以实现“包容性对接”、“可控性共享”、“对等性互联”三大能力,使平台具有贸易数据交叉验证、数据不可篡改、业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点,充分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贸易的便利化。
3.平台应用愿景展望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将继续推动贸金平台的生态建设,以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加入到平台中来,同时继续完善相关机制建设,让融资方能够获得最便利、便宜的资金,减少审计、合规、运营成本,降低操作风险和交易风险,获得新的业务机会;让资金方用最低的风险获得资产和更便利高效的投融资方式,进而得到更多的投融资机会以及更低的交易风险;让服务方统一数据和业务标准,提供真实贸易背景和可信数据,降低服务的进入门槛,全面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落实“放管服”要求,激发企业活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