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君晖
熔断机制在股市能够起到缓冲垫的作用,对于波动更为剧烈的币圈来说,能否引进这一机制,以控制风险呢?这一看似巧妙的思路却被业内人士认为“并不现实”,从币圈生态和交易以及获利的角度,都很难实现。
近期,在疫情及石油暴跌双重影响下,全球市场动荡不安,各国股指几乎全线暴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屡创新低,恐慌指数飙升。3月9日晚间美股开盘后标普500指数跌幅至7%,触发第一层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为熔断机制设立以来第二次。
数字货币市场此次未能幸免,3月8日更是经历“惊魂一夜”,多币种当夜跌幅超10%。但对于数字货币市场而言,10%的振幅可谓寻常。论“惊险又刺激”程度,该市场可以称冠。不限涨跌幅,24小时交易和T+0的性质,极大地放大了交易风险,30%,40%,甚至100%的涨跌幅,时常出现。
那么,从控制风险的角度,能否将“熔断”机制引入数字货币市场?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得到的回复普遍是“熔断并不适合数字货币交易”。
合约帝联合创始人杜万是一位资深交易者,他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熔断机制,可以理解为自动停盘机制,简单的说,当市场波动幅度达到一定范围,通过暂停交易,给市场一个冷静期,避免投资者过度恐慌或者亢奋情绪,减少非理性交易,从而减低市场的大幅波动。那么这个机制的产生是为市场提供减震器,相当于当过量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会熔断来保护电器。如果在币圈实施熔断机制,可以在大涨大跌中控制市场波动的幅度,从而达到保护市场保护交易者的目的。
既然如此,在币圈实行熔断机制现实吗?杜万认为,这并不现实。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熔断机制本身相当于就给予了交易所调控市场操作一个肯定,违背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初心。
第二,熔断机制会触及了币圈生态链条顶端的利益,比如大的交易团队不能再用插针的方式获得大额收益。
第三,熔断机制虽然能保护现有市场,但控制了短时间的暴涨和暴跌,也限制了财富效应和财富故事的产生,并不有利于这个市场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第四,币圈的交易所数量庞大,类别也有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之分,24小时不间断交易,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则,设置了熔断机制的交易所,很可能在市场恐慌的时候,因为交易者的挤兑效应,将流量流失给没有设置熔断机制的交易所。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OKEx CEO Jay Hao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熔断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保护数字货币市场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防止他们受到更大的损失。然而,熔断机制很难在数字货币市场实施。Jay Hao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很大,熔断点的设定就是一个难题。我们需要明白,目前传统金融市场上的熔断机制已经多次修改了规则,熔断制的设计者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不希望熔断发生,因为熔断会阻止市场交易,扰乱市场正常行为。
数字货币市场的波动有多大?根据去年的相关统计,比特币的日均涨跌幅的中位数为12%,这意味着如果设置7%的熔断点,那么比特币的正常交易将多次被打断,这对市场是不利的。相比之下,标准普尔下跌触发熔断的三个百分比分别为:7%、13%和20%。第一档7%,在运行二十多年以来,就发生过两次熔断。
其次,数字货币市场是一个7*24h的市场,并且数字货币在多个平台上进行交易,所以当某一个交易平台宣布采取熔断措施后,如果发生熔断,那么平台之间数字货币的价差就会增加,引发套利,最终熔断机制沦为摆设。
例如A交易所宣布对比特币实行熔断机制,某日比特币大跌,A交易所触发熔断,比特币价格停留在9000美元,但其他交易所的比特币价格已经跌至8000美元,这就形成了套利空间。但A交易所从熔断中恢复重新开市时,其平台上的比特币价格在套利机制作用下将继续下跌至8000美元,熔断机制根本毫无用处。
那么,如果行业中所有的交易所或主要交易所达成共识,统一实行熔断机制,是否可行呢?
“当然也不可行,因为这样的联盟类似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就是一个卡特尔),这样的联盟天生不具有稳定性:联盟内的成员都具有欺骗动机,在博弈论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当发生熔断时,如果联盟内的一些交易所偷偷进行交易,那么将会给自己在市场份额和市场收入上带来巨大好处,这会激励成员们都偷偷进行交易,最终形成纳什均衡,交易所都私下进行交易或退出熔断机制,熔断机制联盟也名存实亡。”Jay Hao称。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