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况
在看到本篇报告题目的一瞬间,很多读者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住宿和交通之间似乎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其并不像“批发零售”一样是上下游关系,也并不是“石油天然气”那种同位竞争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关的产业分类都不会把这两个领域相提并论,即便是有同时出现的情况,也通常都是在“有车有房”这种并不严密的日常用语中。而本文之所以不走寻常路,选择将这二者并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行业在过去数年间的发展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出现了服务供应权大幅下沉、以及行业快速去中心化的情形,最终体现为一种人们十分熟悉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
对于共享经济,相信各位读者并不陌生。在发展最为火热的2017年,其所吸引的关注度并不亚于2018年的区块链,而纵观那些最为成功的共享经济案例时不难发现:它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于住宿和交通领域——比如说爱彼迎、优步和滴滴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自于两方面:首先,在硬件设施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已经率先实现了上文中所提到的“有车有房”,而且房产不止一套、汽车的座位数量也超出自己所需,对其而言,与其闲置这些资产,不如将其择机变现。其次,在软件技能上,教育与科技的进步,使得上述资产的一些所有者已经具备了相关服务的提供能力,譬如在住宿方面,很多拥有多套房产的人往往不必再纠结于基本温饱,而是有更多的能力对房屋的设计与布置进行研究;而在交通方面,驾校的普及以及导航路况APP的出现,使得很多的私家车驾驶者的载客能力已经不亚于专业的出租车司机。在多个因素的合力之下,短期住宿和交通服务的供应权开始快速下沉,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无论对于服务的消费者还是提供者来说,都是如此。
图:最知名的共享经济企业正是诞生于住宿和交通这两个领域
二、消费者:应不应该相信服务提供者?
首先来看消费者,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服务机构,这种去中心化的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成本一般并不高昂,毕竟共享经济发展的初衷就是为了给消费者省钱,虽然部分细分领域随着烧钱补贴大战的结束以及相关公司合并,其服务费用比从前已经有所提高,但由于传统中心化服务机构的存在,因此价格还不敢抬得太猛。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住宿交通这种共享经济主要的关注点是在收益一侧,也就是对方的服务能否给自己带来预期中的体验、是否值得信任。
如果说在传统的住宿与交通供应模式中,供应商的品牌(连锁酒店、出租车公司)为服务质量起到了站台的作用,那么在去中心化的住宿与交通体系中,连接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互联网平台则担任了信任中介,而其“站台”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在服务是否合规方面,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审查,只有满足条件者方可登陆平台提供服务;二是在服务质量好坏方面,通过其他消费者的评价,来对服务提供者进行量化评估。
实事求是的说,这种方法并不能做到让消费者对服务商付出100%的信任,毕竟审查会有纰漏,而评论有时也会欠客观,甚至是直接出现刷量情况。但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住宿和交通的服务是属于比较非标准化的产品,缺乏那种可以用来简单粗暴衡量服务质量的结构性指标,属于笔者之前所提到的“第二种信任”,所以很难用“相关数据上链”的方式来对信任关系进行重构。因此,在可预期的时期之内,像住宿和交通这种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还将会以这种传统的中心化中介站台的方式来连接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
图:猜一猜下面这清一色的满分评论里有没有机器人?
然而,尽管区块链技术并不能直接连接去中心化经济体系中的双方,但这并不代表其存在就完全没有意义,至少在提升传统中介站台的精准度上,它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比如说前边提到的“评论造假”问题,在未来区块链发票普及、“一键开票”功能实现之后,可以通过“一票一评论”,也就是让消费者以发票为凭证来获得评论权的手段,来避免虚假评论泛滥。虽然这种设置评论门槛的做法有制约消费者话语权之嫌,但话语权本来就该是一种被慎用的权力,它更应该落在那些负责任的人手中,而不是任由无意义的评论泛滥。对于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似乎都已经忘记了。
三、供应者:如何才能跳过中介?
再来看服务提供者。如果说目前的消费者对于住宿和交通等共享经济平台整体抱持一种相对正面的态度,那么服务提供者的感受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所汇集的流量确实为服务提供者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户。但另一方面,部分互联网中介抽佣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导致每单利润有所下滑。尤其是在平台方大打价格战争夺客源时,压下去的价格差有相当一部分都转移到了这些供应商的身上,对其营收造成了明显影响。例如近期的调查显示,滴滴平台对驾驶员每单的抽佣比例可达到30%,导致越来越多的司机发出了“开车不挣钱”的感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从业者便将目光转移到了区块链,希望利用其“去中心化”的特点,在住宿交通的共享领域完成相关服务提供者与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进而实现经济双赢。
但是,问题在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理念,真的有可能帮助服务供应者和消费者踢开作为中介的互联网平台吗?对此,笔者在之前的一文中已经提到了两个观点:首先,去中心化不等于去中介化。所谓的“中心”指的是在行业格局上,某一权力集中到某一个或几个利益主体中的情况,而“中介”则指的是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多以流通营销为主),这就决定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跟产业链的“去中介化”没有直接关系;其次,很多中介虽然不直接生产商品或服务,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存在就没有价值,事实上,像房产和交通这样的中介,他们在整个服务的产业链中,是通过撮合信息、使相关的资产尽早产生现金流而创造了附加值的。也就是说,你不能轻易的将这些专业环节从产业链中剔除,否则信息撮合的工作就没有人做了。
如此一来,我们就必须退而求其次,在强势中介寡头和完全去中介化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选择一条中庸之道,即避免中间环节在整条产业链中表现出过强的影响力和掌控力,比如说在区块链行业中,作为比特币矿工的中介只是负责打包交易,而并不对交易本身进行拦截,这样的中介就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是像EOS的核心仲裁论坛(ECAF)一样冻结用户的账户,那这样的中介就是难以接受的。实体经济也是一样,像作为零售平台的淘宝网不仅提供免费服务,同时对商家的合法行为也不作过多干涉,这样的中介就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像某些酒店平台一样上下通吃,收取高昂的中介费,那这样的中介就是难以接受的。
事实上,现在市场上所出现的很多“去中心化住宿”、“去中心化打车”等区块链项目,他们的思路就是像上面所提到的这种“类比特币网络”的模式——一方面保持信息撮合环节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减其产业影响力,避免让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来为中介进行过多的买单,而具体的做法则是:用区块链网络自动释放的代币来奖励信息的撮合者,进而变相实现“零中介费”、“去中介化”,但是这样一来便会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代币奖励能不能覆盖中介的成本?其次,如果代币挖光了,如何继续激励中介撮合交易?而若是代币持续增发,又如何保持其价值所在?就目前来说,上面这些问题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尽管业内有一些理论设想,但也还没有经过实践的考验。要知道,就算是被视作去中心化典范的比特币,也没法依靠爆块来维持绝对的零中介费用,仍然是需要转账者交纳一定的手续费来对矿工进行激励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想要在共享交通和共享住宿这样的C2C经济体系中降低中介对产业链的掌控力,目前可能还是要遵循传统的商业逻辑:
首先,中介环节上必须有竞争局面的存在,而不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竞争可以是发生在同一细分领域之内,比如说优步和滴滴的竞争,也可以发生在细分领域之间,比如说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的竞争,只有这样,相关机构才有自我压制价格的动力。否则的话,一旦某一中介环节被单个利益主体所掌控,那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手遮天的情况。
其次,竞争格局中各中介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情况必须足以支撑他们的持续发展,比如说“低中介费+流量广告费”的组合,否则的话,群雄割据的竞争格局很快就会因为参与各方的入不敷出而难以持续,就如同前几年共享交通领域的补贴大战一样,烧钱烧到弹尽粮绝被迫合并,相关费用旋即明显上涨。而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的话,那么在可预期的时期之内,那些较为强势的中介仍然会存在于特定的产业链当中。虽然他们的规则会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但只要在政策与社会的容许范围之内,中介方面就不会有太大的自我改进动力。
然而,尽管中介的地位短期内并不会受到特别明显的冲击,但这并不代表其就没有提升的空间,鉴于一些中介平台在某些方面有时会触及社会的心理底线,因此这些机构在产品体验上是存在改进可能、而且是需要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改进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去年网约车连环命案中,遇害人曾多次向网约车平台进行求援,却未能及时得到回应。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事件的处理权被集中化到了相关企业手中,而后者或出于主观态度怠慢,或出于客观任务繁重等原因,未能对受害人的呼救信号进行及时的回复。而如果把事件的处理权分散到基于区块链自动分账激励系统的去中心化社群手中,中介系统的反应速度往往就会更快,相关的事情可能也就不会发生。
四、行业总结:意外收获
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对于住宿和交通这种去中心化的系统而言,人们是很难把比特币网络“弱中介化”的模式给强行照搬过去、进而打造一个同样弱中心化的经济系统的,因为这两类系统彼此之间的行业规律、发展阶段等方方面面都完全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背景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区块链技术于共享住宿和交通赛道中的两处应用场景——那就是基于区块链发票的可靠评论、以及用基于区块链智能分账系统的快速反应社区中介。这大概也正是进行区块链研究的妙处所在:很多时候,这项技术虽然没能在你预期的场景中落地,但却在其他的赛道上出现了开花结果的可能。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