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BTC在连续上涨之后小幅的回落,市场也基本呈现普跌态势。被认为影响市场下跌的最重要原因无非就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被明文规定为淘汰类产业。
发改委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政府未来将批量关停矿厂。而矿厂一旦迎来关停潮,将导致比特币全网算力突然巨幅下降,引发比特币价格下跌。
一、比特币阶段性调整难以避免
实际上,发改委文件流出之前,比特币已经开始下跌,反而消息公布那一刻,BTC顺势探明当日低点便开始回升。可见,这种负面消息对于处于强势多头趋势的比特币而言不痛不痒。市场的震荡调整更多是内在因素。
从一月29日完成二次探底以来,比特币的累计涨幅已经接近60%。特别是在4月2日突破4200美元之后便一路逼空。从近一周的走势来看,比特币几乎没有一天的收盘出现跌幅超过1%的情况,大部分调整都是在盘中完成,走势之强可见一斑。
当前,市场最关心的是,比特币接下来还会继续逼空式上涨,还是短期进入震荡调整呢?
笔者给出的答案无疑是前者:比特币阶段性调整已经无法避免!理由有如下几点:
1、截止到本周,比特币已经是周线6连阳。从近3年的K线走势来看,比特币从没出现周线超过5连阳的情况,即便2017年的牛市也如此。所以,本周先“阳”后抑的可能性很大。
2、在日线级别上,比特币4月5日之后已经出现量价背离的走势。特别是4月8日这一天,比特币价格创出了本轮反弹的新高价格,但是成交量跟4月1日-4月3日这段时间的平均成交量相比却出现了明显的微缩。
3、比特币继续上涨将接近重压位5700,很难想象比特币一下着连续突破4200,5000,5700三个重要压力位,除非是大牛市来临,资金不惜成本往里冲。不然主力还是会在当前位置清洗浮筹,消化获利盘,再蓄势上攻。
至于以什么方式回调,回调幅度有多大?想必也是市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本轮反弹以来比特币已经连续14天站上5天线,即便盘中跌穿都会立马拉回,主力护盘意愿强烈,不可能容忍深度调整。所以,调整大概率以温和方式展开,要么横盘震荡,以时间换空间,要么小幅回落往20天线寻找支撑。回调的重要支撑位为:4934。
二、短调不改趋势
然而,回调并不意味着行情嘎然而止。下蹲只是为了更好的上弹。当前无论从任何指标来看比特币的反弹行情仍没有结束。从历史走势来看,比特币见顶有两个明显的迹象:
1、外部宏观环境改变,流动性由宽松变紧缩。
2、见顶当天,摸高之后,立马出现巨阴,甚至是连续巨阴。
当下,世界流动性环境的主基调无疑仍是宽松,也没有任何转向的迹象。就中国而言,本轮的宽松至少可以乐观到3季度。另外,比特币在本轮上涨中单日回调从未超过1%,更别谈巨阴。
为什么说,比特币震荡整理完还会继续上涨呢?首先,从今年一月份以来,这波数字货币市场的小牛行情行情显然有增量资金参与。
4月4日,市场普涨当天,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交易量已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4小时内交易量达890亿美元。芝商所比特币期货合约数量也从大约2000飙升至12015,价值约3亿美元。此外,10个被认定为没有伪造交易量的加密交易所的比特币交易量也从3亿美元飙升至17亿美元。(数据来源:Trustnodes)
价格上涨,成交量激增,资金跑步入场,该时点市场基本摆脱存量博弈的困扰。
其次,到目前为止,增量资金流入的趋势并为发生改变。这个结论,从下两个方面观察,一目了然。
USDT持续保持对美元溢价。截止4月9日,USDT兑美元的溢价率一度超过5%。而USDT溢价仅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大跌,避险情绪升温,投资者将比特币换成USDT;二是资金进场踊跃,USDT需求旺盛。显然,第二种情况符合当前市场出现的情况。
期货大幅升水,远期合约比近期合约升水更明显。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升贴水情况往往预示着未来现货价价格的涨跌。以OKEX为例,比特币三个交割合约与现货相比都处于升水状态,其中,季度合约升水最为明显,升水幅度接近5%。远期的合约呈现大幅升水,这也说明市场仍认为比特币中期还会继续上涨。
三、BTC反弹的最终目标位是多少?
最后,市场最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BTC反弹的最终目标位是多少?不得不强调,笔者认为,本轮的BTC行情只是一轮大级别的反弹行情,牛市并未从此开启。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本轮反弹并没有任何基本面支撑,仅靠流动性维持的“打鸡血”的行情并不能走远。笔者预测:本轮反弹比特币大概率无法突破6000美元,反弹的高点可能出现在5700-5800一带。
按照翻箱体理论解释,比特币在突破4444之后,将在4444-5755的箱体运行,但是笔者认为再一次出现翻箱体的概率极低,比特币最多运行到上箱体附近,然后受阻回落。因为二季度末,流动性宽松的有利条件可能要发生改变。除此之外,要启动一轮大行情,2个月的筑底时间远远不够,不排除市场反弹结束之后还有第三轮探底。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