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据媒体统计,目前全球比特币挖矿产生的耗电功率约为7.64GW,能耗约为64.08太瓦时,相当于七个核电站的发电功率。
这也使得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产业,被贴上了过度浪费能源的标签。但实际上,一些加密货币的支持者们却表示,比特币也可以帮助有效分配资源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废物利用”:用不完的电拿去挖比特币
与外界对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特征的认知完全不同,比特币挖矿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矿工们总是需要找到有足够便宜的电力的地方来建立矿场。而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发电、地热发电和天然气发电等聚集的地方,就成为了矿工们的首选。不过,在通过这些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过程中,也往往会产生能源浪费。导致浪费的原因多数是规划不力或是资源分配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资源过剩的同时,又面临着无法储存能源的问题。例如一个可以全天24小时发电的水力发电站,能够不断地给附近的某个城市进行供电,但当人们减少活动,城市用电量出现巨大下降时,水力发电站所提供的电力就只能被白白浪费掉。于是,有人提出可以将这部分能源用来挖矿,以实现将被浪费掉的能源本该创造的价值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存储起来。由此,比特币挖矿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反倒成为了一种对能源浪费的补救措施。
比特币挖矿+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暴富?
在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巴拉那河上,有着世界著名的伊泰普大坝(Itaupi Dam)。这座大坝由巴西和巴拉圭共同运营,2000年时其发电量就已超过90000千兆瓦时,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一个名为Golden Goose的项目,目前正试图将伊泰普大坝过剩的水电能源用于比特币开采。不仅是水力发电,在南靠撒哈拉、西邻大西洋的摩洛哥,一个名为Soluna的项目正考虑在沙漠中建立一个风力发电厂,并尝试将电力用于比特币挖矿。
Soluna的投资公司Brookstone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比特币挖矿产业解决了电力行业在发展中的一些经济问题,“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出售电力,也可以在数据中心消耗电力进行挖矿,再将得到的数字货币进行交易获得收益。”这样一种产业模式,也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比特币绿色矿场。这一模式最终能否成型尚未可知,而在比特币矿工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之间,也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与冲突。矿工们需要的是能够全天候接入的电力供应,在比特币市场动荡时可以出售ASIC矿机挽回一定的挖矿成本,以及在拥有稳定廉价电力供应的同时,能够切换参与不同的挖矿业务。而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保障稳定收入的长期协议。双方在各自的需求和能力之间,还存在着太多亟待达成共识的东西。
合作共赢还是“曲线圈钱”?
矿工们的确能够利用原本会被浪费掉的能源来进行挖矿,并且把挖矿的收益与能源提供者分享。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合作模式也的确创造了新的价值。但是,从能源提供者的角度来看,在具体收益不明确的前提下,需要付出场地、技术、时间和人力等等各种成本,这会是一个靠谱好生意吗?在收益预期和风险感知的天平上,答案不言自明。
不过,数字货币的金融属性不只能够提供挖矿变现的能力。和数字货币发展初期流行的各种以融资为目的的“XXO”一样,与比特币挖矿业务建立联系,为一些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提供了助力。此外,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也可以借助加密金融服务公司提供的期货合约,来进一步使预期的挖矿收益变得可控,同时也可以将能源直接当做商品授权给矿工进行二次售卖。可以肯定的是,加密货币挖矿与能源企业的结合,给两个行业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视角。但是,不论是用可再生能源来进行比特币挖矿,还是使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来进行比特币挖矿,并不一定能对环境保护带来明显的帮助。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