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1347年10月,意大利商船“圣·科勒拉”号船长找到富商乔治·勒克维伦,商船即将要穿过地中海的暗礁与飓风带,从热那亚运送一批贵重货物到马乔卡。船长与勒克维伦签订了一份协议:船长支付一笔现金,如果商船顺利抵达马乔卡,那么这笔钱就归勒克维伦所有,否则他将承担船上货物的损失。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这是世界上第一张“保单”,目前在意大利热那亚博物馆里。尽管不完善,但它具备了保险的基本要素:存在可保风险、缴纳一定费用、签订协议达成契约。

在当时,这种行为是极其冒险的。勒克维纶并不掌握商船遇险的统计数据,他只能凭直觉下注,又或者说,这只是有钱人的任性游戏。

如今,对于以风控与资管为核心的保险机构而言,这完全是赌博行为。科技对保险行业的赋能,绕不开对风控模型的完善与精确化。对于投保人而言,花钱买安心,求一份保障;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集众多资金负担少数人的意外。

但在整个合约期间,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以及骗保行为,这一切都是源自被保险人与保险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区块链技术具备“分布式数据库”的特性,由参与各方共同维护同一账本,可以有效解决业务中存在的这个问题,从而帮助保险机构更好地制定保险风控模型。

保险市场困兽之斗

直到2016年底,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和保险深度(保费与GDP之比)仍仅为329美元和4.2%,距离同期全球保险市场的689美元的保费密度和6.2%的保费深度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从行业发展空间来看,保险产品也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一人受灾,众人分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诉求是对抗风险,解决风险,这一思维模式从远古的群居行为便开始延续至今。

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它被以楔形文字的形式记录在了《汉谟拉比法典》,这也是人类最早一部关于保险的律法: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命令僧侣、法官、村长等收取税款,作为救济火灾的资金。

15世纪,在大航海浪潮中,高频率进行高风险航海活动的西班牙等国家对保险的需求剧增,直接促成了是首部海上保险法典的诞生。因此,延续至今,在海洋法律体系的国家,居民已经具备较强的保险意识,但仍未在全人类社会达成共识。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国内,保险行业仍处在一个略微尴尬的地位。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在北京召开,做出恢复国内保险业务重大决策,距今国内保险业恢复国内业务仅40年。在国内,保险是一个尚年轻的行业,无论从从业者、政策、技术等维度,行业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相较国外市场,还存在极大的增长空间,ABCD等金融科技将是保险行业高速增长的跳板。普华永道在《2019年保险业发展趋势》中提出,在更便宜且高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云/SaaS、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智能流程自动化(IPA)等解决方案面前,继续依赖缓慢且略显笨拙的旧系统和设备,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依赖新的解决方案,才能提高风险筛选能力,还能有助于降低成本。

区块链+保险案例

区块链如何赋能保险行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王和认为,区块链具备五大特性:社会性、唯一性、时间性、安全性、效率性,可以帮助保险行业重构信任与提升效率。

1.再保险区块链:保险的联盟

再保险就是保险的保险。2018年6月,中再集团与众安科技等企业联合发布了《再保险区块链白皮书》,报告分析了再保险业务的两大痛点,一方面是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道德风险:原始保单数据由直保公司掌握,再保公司难以获得合同信息,存在经营风险;再保公司无法实时获取数据,风控模型仅靠估算,存在滞后误差风险;再保险理赔参与方众多,流程繁复,出于利益,或会加剧再保险信息的不充分。

另一方面,再保行业信息化水平低。合同签订、交易、核保、对账等均是由人工统计并录入数据,存在重复录入、信息失真、数据挖掘低效、风控模型不精准等问题。

平安金融壹账通的区块链产品运营负责人表示,他们也正用区块链解决再保险存在的问题,“再保险业务参与方众多,包括直保公司、再保公司、保险经纪人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参与方、数据量大、信息同步难、数据所有权归属有争议’的场景。”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属保险机构,直保与再保公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彼此之间不愿意进行全量信息的共享。”

他介绍,区块链应用在再保险领域具有先天优势,一是作为分布式数据库,所有参与方共同维护一个账本,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出现差错可实时预警并处理。二是,区块链的密码学特性可以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该区块链再保险平台已经落地商用。

关于技术架构,该负责人表示,金融壹账通的差异点在于其数据隐私保护方案,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共享”可用。

据平安金融壹账通区块链技术总监谢丹力介绍,平安FiMAX采用全加密的方案,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参与方在上传数据时,必须经由加密节点将数据加密后再上传至区块链网络,数据的拥有者拥有着对数据完整的控制权利。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他补充,壹账通自主开发了3D零知识证明(3DZKP)与字段级可授权解密方案。其中3DZKP能够在3毫秒内完成对一串密文“+,-,*,/”的验证,确保在所有账本全密文状态下准许第三方可以在无法解密的状态下验证账本数据的合法性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数据在加密情况下进行交叉验证。

2.商业健康保险:区块链是敲门砖

在国外,人身保险中的寿险、健康险、养老险的占比几乎是各为三分之一。然而,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健康险在人身保险业务的占比仅为12%,市场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制约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因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保险公司难以获取被保险人的准确健康信息,无法制定精确的风控模型与保险产品。

任何与数据相关的业务都是敏感的,关系个人隐私的健康数据尤甚。通常而言,个人的健康数据来自医疗机构的采集,考虑到风险、收益和安全问题,医疗机构并不愿意共享数据,然而这些数据却是保险公司发展业务的关键。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叠加密码学技术的区块链或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数据不离开医疗机构的前提下,保险公司通过黑盒算法进入数据库,应用密文数据进行运算,获得所需结果。不过,要撬开医院大门并非易事,更多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商业模式。

阳光保险的做法是通过用户端授权获取数据。

2018年8月,阳光保险上线了一款基于区块链的女性特定疾病保险产品。据公开报道介绍,该产品可通过用户的健康介绍信授权保险公司去相关医院或体检机构查看个人的体检报告数据。成功授权且报告有效,给予用户相应的价值反馈。

这部分获得授权的数据“其数据使用权登记在区块链上,确权后将永久归客户本人拥有,在经个人授权下可以在不同需求的场景下自由、便捷使用,达到数据流通的作用。”

3.保险通证:数据懂你但不认识你

2018年10月,众安保险在开放资产协议上推出首个保险资产通证产品“飞享e生”。

众安科技区块链技术总监宋文鹏告诉锌链接,区块链世界必须要跟现实世界进行衔接,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开放资产协议(Open Asset Protocol)是现实世界资产的泛化抽象,目的是描述各类现实世界资产。

他介绍,“飞享e生”的形成分三步:第一步定义详细的产品智能合约,与产品详细的生命周期,“飞享e生”包括了一个主险七个附险,每个附险都蕴含一个产品状态机,例如飞享e生蕴含投保、理赔、退保、续保、再保等状态;第二步当用户购买飞享e生后,会形成一个保险通证(一种权益凭证),直接映射一个实例化的保单;第三步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的通证钱包,查看自身的通证列表。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补充,对于用户而言,最直观的体验是,航空延误自动理赔。

至于数据隐私问题,宋文鹏认为,以通证方式进行数据隐私保护,将全部或部分的隐私数据按照数据归属进行保存。只将数据确权后的Hash进行保存,形成数据确权基础上的数据开放,最大限度的将数据归还用户。

4.资金托管

趣链科技与农业银行、太平保险落地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养老金托管项目。据趣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匡立中介绍,在区块链系统上,受托人发起缴费操作,分发至三个参与方,他们会进行各自相应的操作,再写入一个智能合约:当完成了哪几方的确认后,就可以进行资金的投放。整个流程由串行变为并行,时间从12天减少到3天。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除了缩短业务周期,多中心维护同一账本提高了全流程的透明度,智能合约实现流程自动化,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可信。

匡立中告诉锌链接,除了农行与太平保险,还在考虑与其他机构落地该项目。现在行业出于开放阶段,各自为政,业务无法进行交互,处于割裂的状态,形成了多条链。

如何打通各个平台形成一个联盟,无论从治理技术还是业务层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匡立中认为,趣链在其中扮演两个角色,一是进行技术融合,趣链已经能够支持我们平台与其他30多个平台进行融合,跨链条打通,二是面向各行各业时,更多是要进行资金业务上的撮合。

此外,据介绍,趣链科技的“保险+区块链”应用还有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险”,既缓释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又可以利用区块链实现供应链金融体系信用的层层穿透。

数据才是核心难题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主要是解决机构间协作问题,以B端应用为主。一方面,技术本来就是底层的,终端用户难以感知,也无需感知。再者,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也决定了它适合多机构之间的协作,而不是面向C端交互,因为中心必然是大机构。

金融科技是区块链落地最广的场景。这其中,银行的势头最猛。相较之下,保险业的步伐略显缓慢,在推进区块链等新技术落地时的阻力或更大。

保险行业,尤其是国内的保险行业,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保险自身的产业链条短,并不能为产品提供足够丰富的后端数据,它需要与其他行业、场景结合,从中抓取数据。然而,当下企业、个人用户的保险意识缺乏,保险并不是必需品,因此形成的数据有限。

“保险+区块链”的尴尬:我有链,谁来联盟?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没有数据,就没有精确的风控模型,保险也就无价值可言。因此,“保险公司想要所有人的数据”,包括同行的数据、其他产业的数据、用户的数据等。

机构间要数据共享,除了要从技术上解决数据安全、隐私、治理等问题,还需要一套参与方共同认可的包括数据归属权、收益分配等的商业模式。不解决这个问题,空有链,没有参与方,何以区块链?

技术问题永远可解,然而关系多方利益分配的商业模式,却难以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这是在任何技术时代都难解的命题。

本文来自,仅作分享,存在异议请联系平台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刺猬财经 - 刺猬区块链资讯站立场。

(0)
上一篇 2019年4月25日 下午11:15
下一篇 2019年4月25日 下午11:55

相关推荐

本站(刺猬财经)出售,6年老站,有需要的老板请联系TG:tuhaov
This website (ciweicaijing) is for sale. It is a 6-year-old website. If you need it, please contact TG: tuhaov